是的,這次又是一本世界文學經典,但這本經典的篇幅實在太短,所以每每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,都會穿插卡夫卡其他的短篇。但為了讓這篇心得更專精在我想說的觀點,就不提及其他短篇了。
統統是第一次讀卡夫卡的文學作品,當初讀的時候在想說一個 1883 年出生的小說家,他所寫出來的想法及題材在現在 2021 年是否已經不合時宜,而且《變形記》是屬於虛構小說,想必對於我來說共鳴應該很小。
但我真是大錯特錯,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之前介紹過一本書《我適合當人嗎?》,這本書也是虛構:繭居族得到一種怪病,會變形成一個異種,但最後的結局其實是往好的方向走。
不同於《我適合當人嗎?》的出發角度是家人照顧的難處為主,《變形記》除了將主角變形成一個大蟲外,還保留了主角的思考能力。整本書以主角的內心世界為主軸,觀察家人及社會現實的殘酷。
主角戈勒各爾某天醒來,發現自己並沒有辦法像平常一樣起床。背負著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的他,為了不讓家人失望,在這份推銷員的工作,說什麼也要盡力爬起來上班。正當主角發現身體的變化起了請假的念頭之際,想著想著經理竟就剛好到家裡拜訪,語帶威脅著要求他上班。家人們擔憂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就這樣沒了,便跟經理一起催促主角開門,這樣他們才能繼續高枕無憂的在家裡待著。
戈勒各爾也想呼應這份期待,然而開門的瞬間,除了尖叫和逃竄,第一時間沒有人關心這個大蟲是否就是他們兒子。
當下風暴過後,家人們讓大蟲回到房間關著,只有妹妹每天自願去打掃和放食物在主角的房間。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一兩個月,隨著家裡金錢的耗盡,加上戈勒各爾已經無法工作了,家人們不得不各自出去工作。戈勒各爾還可以工作時, 家裡除了有傭人外,整間的格局還相當寬敞,但現在的經濟狀況無法在支應這麼大的房子支出,他們想過要將部分房間出租,但租客看到主角這個大蟲後,反而要求賠償。
終於,妹妹受不了了,她提出了一個關鍵點,就是他們不確定這個蟲是不是哥哥。
這個在一開始最需要提出的問題,卻在故事的結尾才被提出來。這個問題引導了其他人決定,他們決定要擺脫這個大蟲。其實在後期妹妹已經失去餵食主角的耐性,所以幾乎不管主角變成蟲後喜歡吃什麼,只要放了不吃,隔天就還是直接把食物丟掉,導致在他們做出要遠離主角大蟲的隔天,主角就這樣靜靜的餓死在房間裡。
得知主角死去後的爸爸媽媽及妹妹,展現出來的並不是百感交集的情緒,而是一種放鬆的開心,一種忘記主角一直以來為了這個家付出的放心。
卡夫卡透過世人認為關係最緊密的親情,但在家人發生意外時,並沒有集思廣益的想幫助主角變回原樣或是如何跟主角生活在一起,而是消極的對抗,最後終於說服自己無愧疚感的擺脫罪惡。雖然故事的結尾大家手牽著手開心地走向陽光,但卻讓我感受到相當深層的冷酷。